你的位置:首頁 >> 學史半月談
為了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,切實做到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,邵陽學院駐灣里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踐動力,集中辦好民生實事,解決村民熱點難點問題,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動能、激發新活力。
為村民辦實事,加強組織建設,增強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干部的“責任感”。工作隊充分利用“星期一夜?!逼脚_,每周組織村支兩委、黨員、村小組長、鄉村振興帶頭人開展政治學習,推進黨史學習教育,提高黨員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治理管理能力。召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,評選表彰優秀黨員,樹立典型,表揚先進,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和工作積性。
拓展便民渠道,提高村民對干部的“認同感”。工作隊從村民最普通最實際的需要出發,為村民提供便利服務。主動聯系快遞公司,村民來村部服務大廳即可領??;周末安排村干部值班,方便村民辦事;疫情防控期間,工作隊免費接送老弱病殘村民去醫院接種疫苗300多人次,聯系醫療小分隊上門入戶接種疫苗2次,為出門不便者接種疫苗40多人次。
完善生活設施,提升村民的“獲得感”。從村民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入手,不斷完善基礎設施、補齊民生短板。村里飲用自來水水管老化經常破裂,村民經常飲用到泥巴水,存在嚴重安全隱患,供水量也不能滿足日常需求。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問群眾所需急群眾所求,多方籌集資金80余萬元,組織實施飲用水工程改造,預計在年前可以完成,村民可以放心飲用衛生水安全水;村民沒有文娛健身鍛煉場所,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想村民所想,組織修建了800余平方米的文體廣場,不久即可投入使用,村民休閑從此有了好去處。
優化宜居環境,提升村民“幸福感”。加大環境整治力度,切實改善村容村貌。將“廁所革命”與美麗鄉村建設、污水治理等相結合起來,全面推進旱廁改造項目,現已完成旱廁改造40余座,改善了群眾入廁環境;開展村容村貌整治。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每周組織開展“星期五”大掃除,身體力行,以實際行動樹立榜樣,村民積極性高漲。在全縣衛生評比中,灣里村位居前列;邀請學校“三下鄉”大學生隊伍,開展院落設計,得到廣大村民一致好評。工作隊將“美麗村落”列入村重點建設項目,多方籌集資金,傾力打造文明美麗村莊。
涵養鄉村文明,提升村民的“滿足感”。在改善村容整潔營造“外在美”的同時,更加注重提升內涵建設。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,修訂了《灣里村村規民約》;與學校團委、城鄉建設學院聯系,組織“三下鄉”學生隊伍對一百余名中小學生開展了為期10天的支教行動;修繕豐富農家書屋,引導村民到書屋“充電”,也成為村里孩子們的樂此不疲的閱讀樂園和“第二課堂”。
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,增強村民的“安全感”。堅持“預防為主,防治結合,加強教育、群防群治”的指導思想,增強村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,齊抓共管,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生活環境。汛情期間,工作隊多次到現場指揮部署防汛工作,第一時間處理好泥石流現場;加強防溺水安全教育,設置安全警示牌30余塊,到池塘水庫河邊巡查累計80余次;組織“三下鄉”大學生團隊對中小學生和家長開展”防溺水”等安全專題教育。開展禁毒、防電信詐騙、鄉村機動車安全駕駛等專項安全教育和治理;狠抓安全生產,多次對村轄區內的家具廠、塑料廠等企業進行安全檢查。村里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邵陽學院鄉村振興工作隊始終牢記學校黨委行政重托,不忘初心使命,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扎實工作,克艱克難,奮力描繪振興宏圖,期待早日實現鄉村美麗愿景。